作者:PJ&JUNE是两位来自布鲁克大学教育研究硕士,加拿大留学毕业生,跟广大的同学们一样,独自踏上留学之路,在异国他乡学习、交友、求职、开始新的生活。扎实的教育学专业知识,亲切有爱开朗的性格,喜欢动脑动手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否为国内外学生打开一扇窗,以深入浅出的生活记录来讲解枯燥的教育学理念与原理,让更多的家长懂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海外先进的教育方法。
引言
最近伊利堡国际学校(FEIA)学生们的朋友圈上多出很多同学们在种菜的照片。有家长就问了咋孩子留学就学到菜地上了?还记得小时候爸妈经常说,如果你不好好读书,长大以后就要回家耕地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
为了帮助各位同学劝说家长们安心,让你们继续开心的学(wan)习(shua)。我们需要和担心的老父母们介绍一下什么是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方法(project based learning)。
与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起源于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教育理念:从实践中学习(learning from doing)。他认为,通过参与真实的社会活动,学生可以更全面,更深刻的掌握一门知识。
“现代教育学家通过对人类学习能力的研究发现:当学生按照科学课本上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完成一个科学实验时,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课堂的其他地方。相反,当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去自主探索并完成一个实验时,他们可以建立起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好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以外的地方。简言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
举例子
如果我们想达到位于中央的学习目标时,传统教育所采用的方法倾向于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最优解,然后学生们就被要求按照一个固定的答案获得学习的目标。然而这种所谓的“最优解”,看似是一种最有效率的办法,实则不然。
“最优解”再怎么有效,都是老师的方法。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已有知识储备的不同,以至于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内化(internalized)这种方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脑就会觉得老师的办法除了运用到考试上外没有其他的用途后,就会把这种方法还给老师。
我们总想着让学生在学习上少走弯路,却忘记了走弯路的过程才是学习的过程。我们是如何将种菜耕地听起来这么 “low”的活动伪装成一种高大上的学习方法呢的?
FEIA学习体验活动
背景
疫情隔离在家,大家除了每天的学习,几乎没有什么有意思的活动。为了丰富同学们的生活,我们组织了一次后院种菜活动!
STEP 1:
我们选中了后院的一片荒地,撸起袖子开始了土地改造。后院通过改造后,大家似乎有点回家耕地的天赋了。
STEP 2:
就是育种,大家一起废物利用,找来了很多吃饭用过的饭盒和塑料盒,自制花盆。
STEP 3:
接着大家开始挑选自己的种子育种了。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还设置了几组不同的对照组:
1)用水泡过的种子VS没有用水泡过的种子。
2)在花盆上盖上保险滤膜VS盖上保险滤膜的。
于是大家把播种好的花盆放在同一条件下,开始孕育起来啦!
大家每天都会积极的给自己孕育的小生命浇水,期待他们茁壮成长起来。
同时,同学们又都很好奇为什么泡过的种子会更容易发芽,盖着保鲜膜的也更容易发芽。求知欲被激发啦,学习知识也变得不再被动了。
某同学因为这次机会变得异常主动,时不时就回去翻一下地,把杂草去除。
其实本次的种菜耕地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与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在一个完整的project-based learning里面,是需要学生在种菜耕地体验后,通过自己的资料搜索,知识整理,结合自己的体验,完成一个有逻辑性的专题报告,然后在课堂中想大家展示说明。如果别的同学或者老师对你的报告有疑问,报告的同学还必须给他们解答哦。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哦~
老师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及时给学生一些建议和指导,知识的补充等等。
在整个以项目为导向性的学习里面,学生自此至终是主动学习,而不是坐在课室里等待老师的任务下达。
爸妈看完,估计也会欣慰起来了呢。。。我的孩子终于也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了!
其实以项目为导向性的学习法还有很多不同的研究学习法,是一项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资料的自我收集,研究报告的撰写逻辑思维,大众展示的演讲能力等等。
为了能让大家通俗易懂些,小编就不弄得太学术啦,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个种菜耕地的例子,更好的了解加拿大的教育,了解FEIA的学生学习和生活~
加拿大伊利堡国际学校中国办事处